梅雨季节的夏夜,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飞舞的萤火虫,化成点点光芒,带我们回到儿时的梦里。“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回荡在耳畔,亮亮的繁星与林间的精灵相随。

    然而如何记录这如同梦境般的美景,缺成了难题。下面就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如何拍摄定格美丽的夏日流萤吧。

301169577.jpg


1.摄影器材选择

    这次萤火虫的拍摄,我选择的是尼康D750,镜头方面拍摄萤火虫需要大光圈镜头,所以定焦镜头是优先选择,而不同的焦段和光圈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此次拍摄我们使用了尼康的 35mm2D、50mm1.4、85mm1.4、135mm2D等定焦镜头。后文还会为你介绍不同参数下的拍摄效果。

    摄影附件方面因为要长曝光和堆栈,三脚架、云台是必须的。而尼康的相机普遍带有间隔拍摄功能,所以快门线并不一定必须要。另外头灯、蜡烛等弱光源,除了拍摄前的准备照明外,还能成为不错的环境氛围光补光设备。

    另外因为萤火虫普遍是荒郊野外,所以防蚊措施一定要做好,但不建议用驱蚊液等化学防护,因为这样也会驱赶走萤火虫。建议长衣长袖最为妥当。

2.萤火虫拍摄的时间和地点

长三角地区的萤火虫一般出现在6月底到8月初是活跃期,天气晴朗的晚上7点到9点是最佳赏萤时间,8点到9点是高峰。而且萤火虫喜闷喜潮,雷雨后的夜晚更多。萤火虫多生活在远离城市灯光的潮湿树荫或草丛间,在南京灵谷寺区域,杭州云溪竹径等都是在城市里远离灯光污染,容易找到萤火虫的好去处。所以我们拍摄的时间和地点也应该与萤火虫活动的时间相一致。

301169576.jpg

50mm 1.4光圈    27张堆栈

3. 拍摄相机参数、黑暗中拍摄的方法

    萤火虫的拍摄都是弱光环境,需要长曝光,如果要拍出很多的萤火虫,还需要后期堆栈。在拍摄萤火虫时,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平衡尤其关键。

    首先是光圈,应当尽可能的选择大光圈,在能保证一定景深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光圈全开或者缩一两档,至少保证光圈在2.8以上。这样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弱光下的曝光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更好看的萤火虫光斑,如果是小光圈拍摄最后萤火虫的光点会很小不明显,大光圈则能很好的虚化萤火虫的光斑并且前后景的虚化光斑能有较好的画面层次感。

    其次是快门,快门的话其实取值范围不像光圈那么苛刻,就看你想要的效果,短一点的曝光时间加堆栈可以获得星星点点的效果,长一点的曝光时间则能够记录萤火虫的飞行轨迹。但是萤火虫热门拍摄点近来年游客都很多,单张照片曝光过长很容易被意外的灯光干扰,同时太长的曝光萤火虫的轨迹也不是很好看。因此建议5s-15s的曝光时间为宜。

    最后是ISO,其实快门、光圈确定后,ISO就受环境亮度影响,只要保证环境正常曝光即可,因为萤火虫的拍摄环境一般比较暗,因此最后的ISO要在800-6400左右。不过因为尼康的相机CMOS高感非常不错而且后期一般会做堆栈,所以即使较高ISO也不用担心噪点问题。

    说完曝光三要素的设置,萤火虫拍摄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黑暗环境下对焦和构图了。一般有几个思路:一是在拍摄前用手电打亮环境和背景主题,用尼康的自动对焦快速对上后,就搁回MF,之后的拍摄就不要再动了。二是可以在被摄主体区域放置环境光源打亮主体,这样的弱光源自动对焦有可能对不上,就选用MF手动对焦,放大屏幕画面,转动对焦环。至于构图,可以先用高ISO,稍微过曝拍摄一张就可以大致看出构图效果了。

301169575.jpg


85mm 1.4光圈 10张堆栈

对焦点在石狮子上,前后景都有萤火虫的光斑。

4.不同镜头焦段、不同光圈的照片效果

    照片的景深和虚化效果,受到镜头焦段、光圈和对焦距离影响,因为拍摄萤火虫的对焦点一般会是画面背景的主体,所以对焦距离的影响不大。主要是焦距和光圈,焦距越长,光斑越大;光圈越大,光斑越大。前景后景都会有虚化的光斑,一般来说前景虚化的更厉害。

301169573.jpg

135mm 2.0光圈 7张堆栈 拍摄的萤火虫,光斑更大效果更梦幻。

301169574.jpg

35mm 2.0光圈单张无堆栈萤火虫 拍摄的萤火虫,光斑更小星星点点。

5.氛围光的营造,补光设备的使用

    萤火虫的拍摄除了萤火虫本身,一般需要一个其它的主体,这个主体要有比较好的效果,一般会选择较弱的光源去打亮它来营造氛围,烛光、头灯都是不错的选择。

301169572.jpg35mm 2.0光圈20张堆栈。用头灯放置下门下,打亮门框,使得主体更明显,也方便对焦。

6.后期思路

     单张的萤火虫可能也不错,但是后期堆栈能营造出萤火虫纷飞的效果,最后画面更加震撼。同时还可以拍摄单张的人像镜头,最后堆栈出如梦如画般梦幻的萤火虫人像。

301169578.jpg

35mm 2.0光圈 20张堆栈的人像萤火虫作品